在数字化手术室中,内窥显示器是医生获取微创手术视野、精准判断病情与执行操作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与精准度,需满足多维度严苛要求,具体可从显示性能、兼容性与集成性、稳定性与安全性、人性化设计等核心维度展开。
从显示性能来看,高清晰度与高分辨率是基础前提。内窥显示器需呈现手术部位细微结构(如血管、神经末梢),分辨率需达到 4K及以上,部分复杂手术甚至需支持8K分辨率,确保医生清晰识别组织层次,避免因细节缺失导致误判。同时,色彩精准度至关重要,保证手术视野中组织颜色(如正常黏膜的淡粉色、病变组织的异常色泽)真实还原,帮助医生通过颜色差异判断组织健康状态。此外,高亮度与高对比度不可或缺,亮度需达到 500cd/㎡以上,对比度≥1000:1,即便在手术室强光环境(如手术灯直射)下,仍能清晰区分手术视野中的明暗细节,避免画面泛白或细节丢失。
兼容性与集成性是适配数字化手术室复杂系统的关键。一方面,接口需具备全面性,支持 HDMI 2.1、DisplayPort 1.4 等高清视频接口,同时兼容 SDI、DVI 等医疗专用接口,可连接内窥镜摄像机、腹腔镜、超声设备等多种医疗影像设备,实现多设备画面同步接入。另一方面,需支持医疗信息化集成标准,能与医院 PACS(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)、HIS(医院信息系统)联动,实时调取患者术前影像(如 CT、MRI)与术中内窥画面对比,辅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;同时需支持画面分屏、画中画功能,满足医生同时查看手术视野、生命体征数据、器械操作画面的需求。
稳定性与安全性是保障手术连续进行的核心。在稳定性上,内窥显示器需具备 7×24 小时连续运行能力,采用工业级硬件架构与散热设计,避免长时间使用因过热导致画面卡顿、黑屏等故障;同时需支持信号冗余备份,当主信号接口故障时,备用接口可自动切换,确保手术视野不中断。安全性方面,需符合医疗设备国际认证标准,具备防电击、防漏液设计,外壳采用抗菌材质(如银离子涂层),可耐受手术室常用消毒剂(如 75% 酒精)擦拭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;此外,需具备电磁兼容性(EMC)认证,避免与手术室其他设备(如高频电刀、麻醉机)产生电磁干扰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与患者安全。
人性化设计则需贴合手术场景的实际操作需求。首先,屏幕尺寸需适配手术室空间与手术类型,小空间手术(如眼科微创手术)可选用 27-32 英寸显示器,大空间复杂手术(如胸外科手术)需搭配 43 英寸以上大屏幕,且支持多屏拼接,扩大视野覆盖范围。其次,操作便捷性至关重要,显示器需配备可调节支架,支持上下升降、前后俯仰、左右旋转,方便医生从不同角度查看;同时需具备快捷键或遥控器操作功能,医生无需靠近显示器即可调整亮度、对比度、分屏模式,减少手术中断。
睿显4K内窥显示器专为手术室、会诊、会议、医学示教等场景设计。可以同时接入多达16路信号源,支持16个画面同时显示,内置多种画面布局模式及显示模式,全覆盖各种使用场景。提供冗余电源备份设计,使得一个电源出现问题时,也不影响正常手术,提高产品可靠性。外观采用全镜面设计,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的灰尘和液体污染,满足手术室等高等级净化要求。标准的安装结构,完全兼容手术室安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