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疗领域,医用诊断显示器和内窥监视器都是至关重要的设备,它们在功能参数上有着各自的侧重点,以满足不同的医疗场景需求。
医用诊断显示器主要用于医生对各类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,其分辨率要求较高。例如,心血管造影、数字胃肠机的单幅图像分辨率为 1024X1024 ,加上菜单为 1280X1024 ;而 DR/CR 的单幅图像分辨率通常在 5 百万以上。为了精准呈现这些图像细节,医用诊断显示器常配备三百万或五百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屏幕,以确保医生能清晰观察到早期病灶等细微之处。若分辨率不足,可能导致信息丢失,影响诊断准确性;分辨率过高则可能产生假信息,同样干扰诊断 。
睿显31.5英寸彩色医用诊断显示器,采用3840x2160超高清8MP像素分辨率,四路信号独立显示,可一键自由切换单、多屏及画中画模式,以实现多场景同时在线,且操作方便,提高效率。产品可同时显示彩色和灰阶两种图像,其中彩色图像与Gamma曲线对应色阶进行显示,而灰阶图像与DICOM Part 14曲线对应的灰度进行显示,以呈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,为医者诊断提供精准、可靠的显示比对效果。产品集诊断、会诊等多种应用于一体。
亮度方面,医用诊断显示器也有着严格标准。由于医生阅片室的环境光对显示器亮度有影响,为保证图像亮部和暗部细节都能清晰呈现,显示器需具备较高亮度。美国放射学会规定数字化 X 线图像的最大亮度至少为 170cd/m² ,而考虑到实际环境及 LCD 显示器亮度随时间衰减等因素,新的医用诊断显示器亮度至少应在 500cd/m² 以上 ,并且要通过光学校正手段按照 DICOM 标准进行校正,保证在 3 - 5 万小时内亮度恒定,维持影像一致性。
灰阶是医用诊断显示器的另一个关键参数。它用于显示 X 光灰阶图象,与诊断密切相关。普通显示器一般是 8bit - 256 灰阶,用于彩色图象显示,对灰阶要求低;而医用诊断显示器有 10bit - 1024 灰阶 ,能更真实地显示医学图像中患者病灶,层次丰富的灰阶可有效提高读片质量。同时,为符合人眼对灰阶的非线性反应,好的医用诊断显示器还需具备调整灰阶显示曲线以契合 DICOM3.0 第 14 章规定的功能 。
睿显数字乳腺医用诊断显示器,采用了独特的图像调制技术,具有 2048X2560 的分辨率及高达 3000cd/ ㎡的亮度,有助于查看更多灰度,捕捉到更细微钙化的病灶,在屏幕上清晰呈现,提供出色的图像质量。产品适用于放射科诊断及乳腺检查。
内窥监视器主要应用于手术过程中,实时显示内窥镜所拍摄的人体内部画面。其在分辨率上,虽然也需达到医用高清标准(1920×1080 像素),但对于一些高端手术室,4K 超高清(3840×2160 像素)已成为主流配置,以呈现更细腻的组织纹理与血管分布,辅助医生精准操作 。
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对内窥监视器而言十分重要。在腹腔镜、胸腔镜等动态手术中,为减少画面拖影,提升术中操作流畅度,监视器刷新率需≥60Hz,高端机型甚至可达 120Hz ,响应时间则要≤8ms 。
接口兼容性也是内窥监视器的重点。它需要具备 HDMI、USB、VGA、SDI 等必备接口,其中 SDI 还需支持 4K 信号传输。部分机型为适配 3D 腹腔镜等设备,还需兼容 3D 影像输入,以便预留未来设备升级空间 。
总的来说,医用诊断显示器侧重高分辨率、稳定且符合标准的亮度以及精准的灰阶显示,助力医生准确诊断;内窥监视器在保证一定分辨率的同时,更注重刷新率、响应时间以及接口兼容性,以满足手术中的动态画面显示和设备连接需求。